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重庆市一流学科——化学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 日期:2021-06-06 访问次数:2999


化学是学校学科发展历史最悠久、学科基础最雄厚、学科梯队最合理、社会服务功能最强大的学科之一。近年来,本学科主要依托涪陵周边的化工、制药、页岩气、水泥、环境保护等行业开展科学研究,与涪陵页岩气生产基地、白涛化工园区、龙桥工业园区、太极集团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研究,尤其是与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和重庆上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产生显著成果,分别获得2015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2013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已经显示出本学科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利用学科的技术优势逐渐为地方企业服务的研究特色。

化学学科目前拥有研究人员62人,其中“巴渝学者”2人,“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3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9人,“长江师范学院领军人才”2人,“长江师范学院青年科研人才成长支持计划”6人,教授17人,副教授9人,博士42人,具有出国经历12人。

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21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2项,科研总经费1300万元,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重庆市涪陵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58篇,其中SCI收录166篇,EI收录42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出版教材3部,授权发明专利30项,专利转让3项,转让经费160万元。

拥有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1个(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区级及校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8个。科研实验室面积达2500 m2,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76台(套),仪器设备值1254.2万元。联合招收博士生2名,硕士生15名。

近年来,科研人员与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美国佛罗立达州立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美国林肯大学、美国莱斯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国内外等著名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化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分子光谱分析及生化传感

本方向主要从事分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计量学分析及其在生物传感、医学检验和

环境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2. 理论与计算化学

本方向主要是理论和计算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常规条件和极端条件下含能材料结

构和性质的理论模拟、光电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能的理论研究、小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以及化学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等。

3. 功能粉体材料化学

本方向主要从事新型催化功能材料制备、高性能软磁功能材料制备、新型低温铝电解质

体系的构建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

4. 药用植物化学

以武陵山区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学科为基础,运用化学、药

物化学和现代波谱分析和仪器分析等手段,开展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结构测定、生物活性与功能、结构修饰与合成、提取和分离工艺的研究。

5. 功能有机化学品的研发与应用

针对化工学科的重要拓展领域化学产品工程,结合环境友好的工艺,集成以产品为导向

的化学工程和过程系统工程技术,推动功能有机化学产品和过程开发综合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主要进行:绿色化学品和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发、功能有机分子的设计、合成及自组装研究、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及生产工艺研究。

6. 绿色合成化学

本方向主要开拓杂原子功能化合物低耗、无污染和高资源利用率的高效绿色催化合成法,

主要涉及无机铯盐或铯碱催化化学、杂原子有机合成化学、过渡金属催化化学以及C-H功能化等领域。

7.特种润滑材料与防护技术

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研究新型润滑与防护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探究新型润滑材料在产业化应用方面的潜质,开发/设计能够在高低温、高速、重载、高真空以及强辐射等极端苛刻工况条件下具有低摩擦、长寿命和良好环境适应性的润滑产品与防护技术。


版权所有 © 2007-2021 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邮编:408100 电话:86-023-72792170 传真:86-023-72790008 联系地址: 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