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团学工作  文化品牌   实践活动  三下乡

【三下乡】“从大城市到大山区”——一名教授的七年志愿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东 日期:2018-07-16 访问次数:1763


通讯员:刘东

刘增宪,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美术学院副教授。为了更好提高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赴武隆三下乡实践服务团支教活动的影响力,在征得刘教授的同意后,服务团找到他的住处进行了采访,主要是了解当地教育基本情况,并请教如何能更好地开展支教活动。

原因•理由

刚到刘增宪教授的住宿地的时候,他正在教他的学生画画,淡灰短袖配上黄色长裤再加上一顶白色的遮阳帽,手上还沾着颜料,看起来与别人并无二异,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他已经为这个乡镇默默奉献了近七年时间,2012年,刘教授从法国回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武隆区和顺镇避暑,这一来就待了七年,一直致力于当地的教育事业,义务给当地学生教授美术知识,现在已是和顺镇2018年感动人物、经济发展高级顾问。

 “山区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村小没有多少生源,比如当地的和顺小学,基础教育水平落后于平均水平近四年时间,更谈不上美术等艺术教育。”他直言因为当地地理环境的限制,虽然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但基础教育的发展令人堪忧。尽管条件艰苦,他还是毅然决然的留了下来,他感受到当地政府带领这片山区脱贫致富的决心,同时也看到了政府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付出实施的行动力。另一方面,他结识了很多民风淳朴的当地村民,与居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言传•身教

刘增宪教授在介绍当地的教育情况后,对此次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三下乡支教活动提供了宝贵意见,他大胆说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增长真才实干的好方式,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志愿活动对乡村教育影响甚微,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从理想的方面着手,帮助乡村的孩子们插上一双理想的翅膀,让他们感受教育的未来。“你们问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我多年以前带领学生去四川大凉山开展三下乡活动,那里是大家无法想象的贫困,有时一个老师带领三个学生在一个火堆旁边就开始上课。我们准备了很多的像你们这样的常规课程,临讲才发现小朋友连普通话都听不懂,上课时旁边还需要一名翻译老师,这样上课完全达不到效果。我们果断选择了一种方式,最后只让学生们画了一个爱心并让一名农村出身的志愿者讲述自己的经历。”刘教授讲了这一段经历之后顿了一下说到道,“你们知道一张很著名的图片吗?一个小女孩趴在一张课桌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从那双眼睛里,你能清晰地看到她对外界和知识的渴望。我们三下乡支教活动最好的效果就是让学生们渴望外面的世界,走出大山,做一个有梦想有理想的人。用我们志愿者的亲身经历为他们的理想增添无限可能。

坚持•长效

当志愿者谈到如何建立更好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帮助他们的时候,刘教授谈到,可以与当地政府沟通,不仅局限在这一个乡村,可以扩大影响范围,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每个月由志愿者上来进行讲课。“由于这里离镇上将近二十公里,更不用说涪陵地区离武隆的距离,所以想要坚持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要下定决心,真真正正地这片土地做一点实事。”其次,每年毕业的毕业生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政策,让毕业生来当地进行支教,这样的活动才能有实效。


版权所有 © 2007-2021 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邮编:408100 电话:86-023-72792170 传真:86-023-72790008 联系地址: 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