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校“基层教学活动月”工作安排,2025年10月31日,化学化工学院在至安南楼109多媒体教室举行“专业负责人说专业”活动。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负责人主持,化学(师范)、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三个专业负责人依次进行专题汇报。
此次活动聚焦“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育人成效—发展规划”五个方面,旨在通过系统梳理专业建设脉络,明晰发展方向,推动学院专业建设提质增效。
化学(师范)专业:厚基础、重师德、强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中学教师摇篮
化学(师范)专业负责人从专业历史、认证成效、课程体系及育人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汇报。该专业自1978年开设以来,已建成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和特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专业秉承“以德为先、厚学笃行”的育人理念,形成了“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教育情怀、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中学化学教师。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完备,总学分156分,培养环节涵盖传统化学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教师教育理论及实践。依托“页岩气化工新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化学(师范)专业持续深化校际协同育人,与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联合开展“1+2+1”师范教育提质计划,师范生考研率保持在20%—40%之间,多次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育人成效显著。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厚植产业根基,强化实践导向,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负责人从学生培养、课程改革、实验条件建设与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该专业立足重庆及西南地区化工产业基础,依托长寿国家级化工园区、重庆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等区域资源,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化工理论、工程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专业投入经费新建化工原理实验室、智慧教室与仿真机房,引入3D化工实习软件,建设智慧化教学空间。课程体系覆盖基础化学、化工核心课程及人工智能、工艺仿真等前沿方向,注重知识融通与工程实践结合。
在学生培养方面,专业推行“优秀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双轨制培养模式,通过延长实习期、强化校企联合、严格质量把控,提升研究生录取率与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建立“学情汇报—家校联动—严格答辩”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培养质量与学术规范。

制药工程专业:立足“双药”融合,服务成渝医药产业升级
制药工程专业负责人围绕专业定位、课程体系、AI融合实践和未来规划展开汇报。该专业顺应原研药与仿制药并进、现代中药产业化的时代需求,依托重庆及川渝地区医药产业集群,构建了以“高端化学药+现代中药”为导向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以“工程实践+智能制药”为核心,形成“一能力、两结合、三阶段、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训、评、研、赛”六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协作、科研融入教学、智能仿真实训等举措,全面提升学生工程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
在数字化教学方面,制药工程专业引入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药物智能设计与开发》《制药过程自动化与仪表》等课程中融入分子生成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推动教学方式由“实验驱动”向“智创驱动”转变。未来,专业将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国际合作、推进智能制药研究平台建设,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聚焦内涵建设 共谋高质量发展
学院负责人在总结中指出,“专业负责人说专业”活动不仅是学院深化专业建设、总结办学经验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以说促建、以说促改、以说促教”,进一步明晰了专业发展方向,形成了共识、激发了动力。
下一步,化学化工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完善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推动学院教育教学与科研成果的高质量发展。
初审:贾乾发
复审:谭晓平
终审:黄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