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本科生教育

“聚焦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化学化工学院举行说课活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日期:2025-11-08 访问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任务,按照学校“基层教学活动月”工作部署,11月7日14时30分,化学化工学院在至安楼(南)109教室举行说课活动。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全体教师参加活动,优秀教师张福兰、靳斌斌、郭晓刚、吕利平依次进行说课。

张福兰老师在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时指出,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原理与定量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于解决工业和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依托教学平台拓展学习空间、延伸学习过程。她基于详实的成绩数据分析指出,学生在知识简单应用方面表现良好,但在综合运用与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仍需加强,为后续教学改革和改进提供了方向依据。

靳斌斌老师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了全面阐述。该课程作为市级一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历经20余年建设,已形成以“MNMLE”为框架的内容体系,并构建了“三环四阶五融合”教学模式。课程通过模块化教学、地域特色案例库建设及“三维动态”评价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分析检测能力与职业素养。课程思政的全过程融入,实现了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据教学反馈数据显示,学生满意度高达98.79%,课程育人成效显著。

郭晓刚老师从宏观视角出发,聚焦于《一流课程建设申报书准备》进行了经验分享。他系统梳理了申报材料的核心要素与撰写要领,从课程目标的精准凝练、建设应用情况的有序陈述,到特色创新的高度概括,为在场教师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申报指导,助力学院整体提升一流课程的申报质量与建设水平。

吕利平老师以《化工设计》课程为例,分享了其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的探索。该课程先后获评校级一流课程、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线下一流课程。课程以化工厂建设流程为主线,开发了“PCELE”五设计程序模块,并创新实施“KCCP四阶渐进式”教学模式,强化工程设计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双重培养。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同类工程实践类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次说课活动集中展现了我院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成果,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营造了以赛促教、以讲促学的良好氛围,为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审:贾乾发

复审:谭晓平

终审:黄辉胜

版权所有 © 2007-2021 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邮编:408100 电话:86-023-72792170 传真:86-023-72790008 联系地址: 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